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庆阳美食——手工臊子面!

    信息发布者:琚正直
    2017-09-18 18:56:00   转载
    ▶庆阳美食——手工臊子面!


    庆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环县羊羔肉、镇原糖油饼、合水糖圈圈、正宁豆腐,还有荞剁面、炒豆豉、猪血灌肠、冉面、洋芋布拉、麻仁包、搅团、高粱卷、凉粉、燕麦柔柔、土暖锅等等。而且庆阳风味小吃在中国甘肃首届美食节上以独特的地方风味获得“甘肃名宴”称号。

  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工臊子面了,它以精致的做工配料和地道的农家口味,和面讲究“三光”(盆光、手光、面光,光就是干净)、“三不沾”(面不沾盆,面不沾手,面不沾案板)。揉面讲究的是劲要匀,用的是手掌,但使的却是全身的劲。对,就跟打太极拳的要领差不多,你要是没几下子,不一会胳膊就酸了、麻了(可以当成健身)。擀面要做到一块拳头大的面团,擀得薄厚均匀,还不能沾在面板上。犁面更讲究,前面几道工序都是为最后一道服务的,面要犁得宽窄相同,像一道道整整齐齐、密密麻麻的白色带子,拎起来不能有碎的、断的。



    再来说说臊子面的臊子和汤。肉臊子用的是带皮的五花肉,洗净切成小丁状备用,油烧至八成热,把大料(八角)、姜块、葱段爆香,将肉丁倒入锅里炒至微微发白,加入料酒、老抽、糖,翻炒上色后再加入酱油、盐、少量的水,烧开后改至小火慢炖30分钟,起锅时加入鸡精即可,如喜欢吃酸、辣,可自加醋、干辣椒调成酸或辣味肉臊子。汤是敲碎的大棒骨熬了几个小时的高汤,在汤中加入黄花、木耳、西红柿丁、小豆腐块煮至汤开。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碗中(最好是大老碗——象盆一样大的粗瓷碗,一般碗沿上还有几个缺口),浇汤后再依次放入肉哨子、鸡蛋饼丁、葱花、香菜、油泼辣子。


    那么吃面也是很有讲究的,手工面一般是汤和面分碗而盛的,吃面的时候,是用筷子把面夹到汤碗里再吃的,这种面吃到嘴里,细而长、柔而韧、清而辣,辣中含清香。正如有人曾经评价:“一碗庆阳臊子面,吃到嘴里,赛过活神仙”。如今庆阳臊子面,已成为了城乡饭馆早餐的时尚面食,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。

    关于庆阳臊子面,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: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、聪明、勤快、伶俐的媳妇。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,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,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。后来,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,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,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,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。从此,“嫂子面”就出名了。也因为这种“嫂子面”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,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“臊子面”。此后,为了显示妇女的贤惠,将这种新媳妇过门第二天,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,以测试其技艺高低的习俗传承了下来。技术高超娴熟者,擀出的面厚薄均匀,切条细长,下到锅里不会断裂,这样的新媳妇,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与肯定。

    正如一首民歌唱道:“十八省里(那个)转一遍,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”。庆阳臊子面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,也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味。传统的膳食臊子面,因其太辣,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,又被称为“哨子面”。庆阳臊子面做工精细,制作独特,吃法有趣,堪称一绝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